標題:縣文化工作情況匯報 |
××縣位于云南省南部,××市北部,國土面積5312平方公里,轄2鎮(zhèn)13鄉(xiāng)、163個村委會、5個社區(qū),共有人口36萬余人,其中農業(yè)人口占91%。居住著哈尼、彝、拉祜、瑤、布朗等25個民族,其中哈尼族人口22萬余人,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。人均占有生產總值、農民人均純收入、城鎮(zhèn)化水平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,是國家扶貧開發(fā)工作重點縣之一。 盡管××是集山區(qū)民族貧困為一體的欠發(fā)達縣,但是主體民族突出,哈尼族占總人口的62%,享有“哈尼之鄉(xiāng)”的美名;北回歸線穿境而過,把縣城一分為二,建有世界上規(guī)模最大的北回歸線標志園,北回歸線文化在這里集中展示,故有“回歸之城”的美稱;神秘的北回歸線穿境而過,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,全縣共有1000多對雙胞胎,僅縣城周邊北回歸線沿線就有600多對所以又有“雙胞之家”的美譽。 一、文化工作情況 近年來,我縣文化工作以十七大、十七屆六中全會為指導,深入踐行科學發(fā)展觀,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、市關于加強文化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及相關文件精神,緊緊圍繞省委、省政府實施“兩強一堡”戰(zhàn)略建設和云南旅游“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”,市委、市政府打造“中國著名、世界聞名、世人矚目”××國際品牌和“妙曼××、養(yǎng)生天堂”城市品牌機遇,研究制定了“文化活縣”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以弘揚優(yōu)秀民族文化,建設“北回歸線國際大通道上的綠色生態(tài)大縣、哈尼文化展示中心、商貿旅游文化重鎮(zhèn)”為工作目標,全力打造“哈尼之鄉(xiāng)、回歸之城、雙胞之家”三張名片。以民族文化資源保護開發(fā)為前提,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,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、文化遺產! ǹ煳木Whttp://m.hoachina.com省略1128字,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)…… 。ǘ┘哟笸度耄啻氩⑴e,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夯實。 1.“兩館一站”建設。縣文化館、圖書館先后達到國家三級館標準,圖書館藏書7萬余冊,年訂閱圖書800余冊、報刊200余種、閱覽人次2萬余人;投入資金600余萬元建成鄉(xiāng)鎮(zhèn)綜合文化站達標站15個,并配備了計算機、數碼相機等辦公設備,為鄉(xiāng)鎮(zhèn)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基礎保障。 2.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建設。建成“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”縣級支中心1個(縣圖書館),鄉(xiāng)級網點即鄉(xiāng)鎮(zhèn)農民網絡培訓學校4個(新安鄉(xiāng)、魚塘鄉(xiāng)、泗南江鄉(xiāng)、雅邑鄉(xiāng)),村級網點39個,目前,所有網點運作正常,為廣大農民群眾共享全國文化優(yōu)秀成果搭建了廣闊的平臺。 3.農村文化體育活動廣場建設。建成農村文化體育活動廣場9塊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3個,為廣大農民群眾開展文化和體育健身活動提供了活動場所。 4.“農家書屋”建設。完成“農家書屋”建設117個,涵蓋全縣15個鄉(xiāng)(鎮(zhèn))117個村委會,有效解決了農民群眾“看書難”的問題。 (三)百花齊放,推陳出新,群文工作蓬勃發(fā)展。 1.文藝創(chuàng)作推陳出新。文化館主辦刊物《阿××》連續(xù)出版三十年,共100余期;論文獲國家級三等獎2篇、省級1篇,書畫獲省級獎10余件、市級獎30余件;創(chuàng)作歌曲60余首,收集、整理民族民間歌曲80余首;舉辦社會藝術培訓班80余期、未成年人文化藝術培訓班60余期,舉辦大型展覽60余次;選送歌手獲云南省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民族唱法一等獎,縣民族歌舞劇團參加省、市匯演榮獲眾多獎項。 2.文化資源傳承弘揚。先后結集出版了《魅力××》(2003-2007)、《阿××增刊》(歌曲)、《雙胞迷城:××》、《××文化叢書(6冊)》等書籍;以“阿迷車”為主線,深入挖掘哈尼族原生態(tài)歌、舞、樂41個(六集)走進中央電視臺“民歌.中國”欄目;改編創(chuàng)作了哈尼族民族民間大型舞臺精品劇作《阿迷車》。 3.廣場文化深入開展。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為主線,編排了“哈尼歡歌”、“阿迷車”等廣場舞蹈,并將民族健身操納入廣場舞蹈范疇,進行培訓和推廣,有計劃、有組織的開展廣場舞蹈月月跳、天天跳活動,實現(xiàn)了廣場舞蹈的縱深發(fā)展。 。ㄋ模┝⒆慊鶎樱c面結合,文化惠民深入人心。 1.“藝人活村”暖人心。自2010年起,我縣結合“四類人才”建設工程,深入實施“藝人活村”工程,在全縣15個鄉(xiāng)鎮(zhèn)重點扶持30支文藝演出隊,安排專項資金30萬元用于演出器材設備的購置。目前,全縣共組建農村文藝演出隊112支(其中龍壩鄉(xiāng)石頭寨文藝隊、聯(lián)珠鎮(zhèn)者鐵村勐簸文藝隊被××市表彰為先進農村業(yè)余文藝演出隊),村級覆蓋率達70%,基本實現(xiàn)農村文藝演出常態(tài)化,真正實現(xiàn)“文化樂民”,有效活躍鄉(xiāng)村文化生活,促進了和諧文化新農村建設。 2.農家書屋促新風。各行政村以“農家書屋”文化陣地為平臺,大力宣傳推介中央、省、市及縣一系列惠農政策和致富信息,培育新型農民,將農家書屋建成農民群眾“希望屋”、“智慧屋”,充分彰顯了“文化育民”的風采,進一步增強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了解,為我縣著力培養(yǎng)社會主義新型農村能人、富人、文人、藝人,全面構建“能人治村、富人領村、文人理村、藝人活村”農村人才隊伍建設,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 3.農民網絡教育培訓學校促發(fā)展。各鄉(xiāng)鎮(zhèn)文化站充分發(fā)揮文化站的陣地作用,建立了農民網絡培訓學校,以文化共享資源為依托,根據不同用戶對象、不同時間和季節(jié)開展各類活動,將共享工程服務的觸角不斷向基層特別是農村延伸。如壩溜鄉(xiāng)文體廣電服務中心充分利用文化站配備的設施設備,在群眾趕街天積極開展“十天有約”群眾課堂,組織專業(yè)技術人員通過面對面講授及播放視頻資料等方式,對廣大群眾進行農技知識等培訓,將傳統(tǒng)的“商貿趕集”轉化為“科技趕集”、“文化趕集”、“普法趕集”,收到了良好社會效應,深受基層群眾歡迎,真正發(fā)揮了“文化育民”的作用。 4.文藝下鄉(xiāng)、農村電影“2131”構和諧。“十一五”期間,全縣共編排《拉達》、《阿迷車》、《牛皮大鼓舞》等民間文藝節(jié)目902個,組織文藝下鄉(xiāng)演出638場次,觀眾達50余萬人次;農村電影“2131”累計放映電影8000余場,哈尼語譯制電影《緝毒隊》、《農村防火常識》、《農村觸電急救知識》等三部,在全縣各鄉(xiāng)(鎮(zhèn))哈尼族聚居區(qū)進行循環(huán)放映,有效緩解了貧困地區(qū)農民“看戲難、收聽收看廣播電影電視難”的問題,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(fā)揮了積極作用。 。ㄎ澹┥钊胪诰颍瑐鞒泻霌P,切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。 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名錄1項、市級名錄24項、縣級名錄29項,儲備名錄10項;哈尼族民間口傳敘事長詩《洛奇洛耶與扎斯扎依》被文化部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,張桂芬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《洛奇洛耶與扎斯扎依》代表性傳承人,民間藝人胡飛等十一人被××市命名為哈尼民俗傳承人;頒布實施了《××哈尼族自治縣碧溪古鎮(zhèn)保護管理暫行辦法》,新發(fā)現(xiàn)的新?lián)釒r畫的發(fā)現(xiàn)彌補了全市沒有巖畫的 ……(未完,全文共6089字,當前只顯示2931字,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。收藏縣文化工作情況匯報) 上一篇:森林公安局2011年度深化政務公開推進政務服務工作自查報告 下一篇:2011年縣基本單位名錄庫維護更新工作總結 相關欄目:文化 宣傳講話 工作體會 工作總結 工作匯報 思想匯報 |